6月14日傍晚,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打击群的一架F‑35B舰载机在喀拉拉邦特里凡得琅国际机场挂出“7700”紧急代码后紧急降落。原因起初被认为是燃油不够,之后又被发现液压系统也出问题,这架飞机因此不得不在印度滞留了至少11天,这一状况让英国航母在亚太的部署遇到了一次尴尬插曲。
▲这架F-35B紧急降落现场
官方最早给出的解释,是因为恶劣的天气叠加航母着舰没成功,导致F-35B燃油耗尽。航母那边立马派出维修团队试图让飞机飞回去,尝试了三次都没搞定,最后确认是液压系统出现问题。刚好赶上印度的季风季,雨下个不停,维修工作只做了一半就被迫停下,只能等后续的支援人员过去处理。F-35机型用到了很多核心的隐身技术、高级传感器和保密电路。等英国飞行员降落到机场后,明确拒绝让印度人员进舱维修,把飞机停在露天的跑道,还专门派兵看守。面对印度想要把飞机移进机库或临时帐篷检修的建议,英方态度很坚决,直接拒绝。英国媒体分析,出于和美国及欧洲盟国不同的考虑,再加上印度与俄罗斯关系紧密,英国非常担心F-35涉及的敏感核心技术会泄露出去。
英印表面上看着是朋友,可毕竟有殖民历史的阴影,加上印度和俄罗斯之间装备方面的紧密联系,这种信任感多少有点打折。英国坚持让自家技术团队亲自到场全程把关,这就透露出盟友之间看起来光鲜,真正合作起来其实没那么简单。
▲机场停着的F-35B
面对飞机滞留的现状,英国其实有三种选择:第一种,现场成功修复后让飞机直接起飞,技术小组得带上备件赶赴印度机场,不过露天作业相当冒险,碰到暴雨,飞机精密零件被损坏的概率一下子就高了。第二种,由C‑17运输机把飞机“拆解带回”,先把机翼和垂尾拆下来装进货舱再运回英国,但遇上季风季节,这个拆卸过程得在室外进行,高精度部件长期暴露,很容易出问题。第三种,等着航母回国的时候再安排船运,“威尔士亲王”号大约在9月返航,可以通过20公里的陆运,把飞机运到港口再用吊机吊上舰,可是飞机得长期放在室外,隐身涂层被腐蚀的风险很高,而且雷电天灾谁也说不准。无论怎么选,英国都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外交资源,飞机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,依然是未知数。
这架F‑35B滞留在印度,迅速在当地激起了热议。印度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,干脆把这架飞机“留下”,用来交换曾被英国带走的博物馆文物。印度一直对五代机投入很大兴趣,现在眼看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一架真正的F‑35,无论是设计、涂层还是结构细节,都能近距离观察一番,这样的“沾光”机会并不多见。
把机翼拆掉之后,F-35就能够装进C-17的货舱里了。
F‑35B的设计里,短距起降(STOVL)能力是个重点,推进力虽说有提升,对飞行员和舰上维护的要求还是非常高。最近发生的这件事又一次提醒大家,在多变环境下,STOVL能力并非万能,舰载作业时还是得关注天气变化和甲板状况。风浪大、暴雨或者夜间操作这些情况,都可能让F‑35B出现着舰失误或者设备出毛病。
F‑35B“脱队”这事对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打击群的航程倒没啥影响,舰队照常从印度洋开往南海,6月23日顺利抵达新加坡。不过,这场小插曲难免在英印关系间埋下点隐患。英国肯定还会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,继续秀一下航母的存在价值;而这次风波,可能会让印度在未来要不要买F‑35这事上多掂量一下,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信任层面。西太和南海一带的国家,从这件事不仅看到西方“高科技”的一面,也看出了它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有待检验。
▲英国F‑35B在地中海坠毁的事件,大家还历历在目
这架滞留在印度的F‑35B闹出的风波,不只是美国联军体系下让人脸红的插曲,更成了军事技术合作、南海棋局里,颇有参考价值的一堂“隐形课”。英国人想在印太地区继续刷存在感,眼下要面对的可不是一架战机的麻烦,关键在于如何在尴尬中稳住盟友间的信任,还得守住威慑力。
众和策略-众和策略官网-山东股票配资公司-全国前三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